2025年10月21日,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親臨本校,深入了解本校在推行數字教育方面的最新進展與實踐經驗。池少翀校長,老師及同學們向施副局長分享了本校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不同學科的日常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成效,同時促進學生有效及符合道德使用資訊,使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
中文科展示學生運用人工智能預習成果 互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兩位中三級同學向施副局長匯報中國語文科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寫作技巧。教師設計預習工作紙,讓學生運用人工智能工具進行寫作前的預習,這不單能延展「學時」,亦能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如中二級寫作描寫文<街市所見所聞>,學生運用不同人工智能工具生成「聽覺描寫」,老師在課上會展示同學的預習成果,讓同學就生成的「聽覺描寫」作比較和評價。同時,每個中二級學生都備有一本「人工智能使用字典」,當學生寫作任何景物描寫文時,可以依自己的需要輸入指令,並學懂追問,去豐富文章的內容和修辭技巧,做到自主學習。在最後的環節,同學更展示人工智能生成資料的不足之處,學生通過詢問另一人工智能工具、老師意見以及同學討論,去查證資料是否正確,這教導學生運用人工智能的同時,也要抱著「求真求證」的精神。
英文科運用人工智慧工具探索多樣的句型結構 同儕評估活動提升學與教成效
在英文科的展示課堂中,學生運用人工智慧工具探索多樣的句型結構,以探討香港社會中愈來愈多人採用無現金支付方式的原因,並將所學句型運用於寫作任務之中。與此同時,學生輸入提示(prompt)的過程被展示出來,藉以呈現其思考與表達的歷程。此環節進而引導至同儕評估活動,讓學生能夠辨識同儕作品中的優勢與待改進之處,從而促進學習成效的提升。
數學科利用MOODLE平台分析學生難點 有助學與教回饋
數學科共備節以中四級數學第二章「直線的方程」為主題。教師利用電子學習平台Moodle分析學生難點與學與教回饋,包含對一般式和截距式的教學設計、預習與練習題型,並根據學生表現調整策略。課程同時以 Moodle 平台追蹤成效,透過小測與跟進練習,讓學生循序掌握截距式和一般式。展示重點在於利用數字化平台分析全班及個別學生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優化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能及教師專業發展。
施副局長對本校數字教育成果予以肯定
施副局長了解本校在推行數字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後,對本校的推行情況有非常正面的肯定,並分享其對數字教育的見解。人工智能時代之下,教師不再只是傳統灌輸知識,而是需要擔當更多不同的角色,包括學生學習的激發者、促進者、引導者。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讓新一代明白迎接創新科技的同時,需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而是應抱著「求真求證」的精神,去面向科技的發展。
本校獲教育城邀請拍攝專輯,向家長分享如何協助學生克服學習和成長上的種種困難,包括處理壓力、建立自我形象、生涯規劃及應對科技學習潮流等。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辦的「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透過網上平台舉行「透過有系統的框架及跨界別協作為學生創造有利環境,探索和實踐生涯不同可能性」的實踐社群分享會,是次分享會總共有超過130名來自世界不同地方,包括香港、中國大陸、泰國和美國的參加者出席。本校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池少翀老師獲邀,闡述了在「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框架下,如何有效支援每一位學生的生涯發展需要,並介紹如何建立跨專業工作小組及早識別和介入高危組群學生,強化他們生涯支援網絡並提升其生涯發展動力。
在12月9日至12月13日及18日,本校舉行了「


























































